汽車內飾材料燃燒試驗的方法解析 汽車內飾材料燃燒試驗的方法解析,汽車內飾主要是指汽車內部改裝所用到的汽車產品,涉及到汽車內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車防曬膜,汽車握手套,汽車地墊,汽車防滑墊,坐墊,等等都是汽車內飾產品。隨著汽車人均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內成為人們第二個重要的活動空間,僅次于建筑室內。因此,汽車制造企業普遍開始選擇使用多種多樣的內飾材料以優化車內環境。為了滿足舒適性和安全性等多種要求,汽車內飾材料也朝著多功能化方向發展。阻燃整理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謂“阻燃整理”,不是指整理后的材料在接觸火源時不會燃燒,而是使材料在火焰中的可燃性降低,蔓延速度減緩,不形成大面積燃燒。離開火焰后能很快自熄,不再燃燒或陰燃階段。
汽車內飾材料的種類較多,大體可分為四種:纖維紡織與皮革類、塑料類、橡膠類、復合材料類。這些材料均屬于易燃或可燃性材料。同時,內飾材料一般分布在汽車頂棚、地墊、車內內襯、座椅、安全帶、行李艙等部位,與人體接觸緊密,在發生火災時,這些材料的燃燒可對人體造成較大的損傷。而車在行駛過程中由于電路短路、機械故障、交通事故等原因都易造成火災。因此,汽車內飾材料的阻燃整理對提高汽車安全性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一、汽車內飾材料燃燒試驗的方法解析
那么,汽車內飾材料阻燃通常有哪些常用方法呢?對于汽車內飾材料的阻燃整理而言,塑料和橡膠類材料一般只做表面涂層。即,在塑料和橡膠制品表面噴涂一層阻燃劑。而紡織類材料,如,車內地毯、座椅面料、頂棚內飾料等。常用方法有兩種:
1、使用高性能阻燃纖維
所謂阻燃纖維是指在纖維生產過程中通過提高高聚物的熱穩定性或者纖維后處理的方式使得纖維在燃燒時只發生陰燃,不產生火焰。使用這類阻燃纖維制作的汽車內飾材料就具有阻燃性能,但阻燃纖維的生產成本較高。
2、織物/纖維氈的阻燃后整理
通過后整理的方式將阻燃劑附于纖維表面。常見整理方法有:
2.1噴涂法:
將阻燃整理劑直接噴涂于紡織品表面。具體有噴霧法、刮刀涂布法、壓延涂布法等。噴涂法阻燃劑附著牢度不高,在紡織品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易脫落,影響阻燃效果。
2.2浸漬法:
織物放在阻燃液中浸漬一定時間,取出烘干即可,有時阻燃整理可與染色工藝同浴進行。浸漬過程產生化學鍵的交聯和毛細作用,使得紡織品吸附阻燃劑的量較大,附著牢度較高。
2.3浸軋焙烘法:
處理工藝為浸軋整理液→烘干→焙烘→后整理。該工藝在浸漬的基礎上增加壓軋工序,烘干后增加焙烘工序,進一步提高整理液的上載量和附著牢度。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整理工藝。
二、.內飾材料燃燒性能指標和常見的測試方法
材料阻燃性能的指標:
1、極限氧指數:
極限氧指數是指聚合物在氧和氮混合氣體中當剛能支撐其燃燒時氧的體積分數濃度,是表征材料燃燒行為的常用指數。氧指數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燒,氧指數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燒。一般認為氧指數<22屬于易燃材料,氧指數在22-27之間屬可燃材料,氧指數>27屬難燃材料。
2、熱釋放性能:
包括熱釋放速率、總熱釋放量、熱重損失等。一般通過可燃物燃燒過程的質量損失、放熱效果等方面衡量其燃燒性能。如:tg、dta、dsc測試。
3、發煙量:
用透過煙的光強度衰減量描述的煙密度來度量。發煙量越大,對火災中人員的救助和滅火越不利。
三、材料燃燒性能測試方法:
1、極限氧指數法:
《紡織品 燃燒性能試驗 氧指數法》
《纖維增強塑料燃燒性能試驗方法氧指數法》
《塑料燃燒性能試驗方法 氧指數法》
2、燃燒實驗法:
《特定種類汽車內飾材料垂直燃燒特性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汽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
《汽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
《紡織品燃燒性能 垂直法》
《車輛內部防火測試》
(2001)《標準服裝紡織品可燃性的試驗方法》
《汽車內部材料用材料燃燒性能的測定》
《聯邦交通車輛的內部裝飾材料的燃燒性能》
《加拿大交通車輛的內部裝飾材料的燃燒性能》
3、發煙性實驗:
《紡織品 煙濃度測定 減光系數法》
《塑料 煙生成 第1部分:煙密度試驗方法導則》
4、錐形量熱法:
《燃燒熱釋放速率測試、錐形量熱儀測試》
四、企業燃燒性能測試標準:
奔馳-汽車內飾要求和測試規范
通用汽車標準
三菱-氧指數測試
大眾-1汽車內部材料燃燒性能要求
沃爾沃-汽車內飾材料阻燃防火
以上是關于“汽車內飾材料燃燒試驗的方法解析”內容的介紹,希望可以給您帶來一些幫助。如您還有疑問,可咨詢我們在線客服或者通過我們的技術服務電話進行咨詢。這里有我們專業的工程師為您解答,希望能找到您想要的答案!同時為了方便客戶,在泛標商城還可以購買此儀器,這里,質量有保障。